2006年7月22日,阴,海子山
- 早上六点,闹钟和shit同时催促我们起床,出门方便完成就开始收拾东西
- 昨天又碰到前面遇到过的十三人车队,鉴于海子山的土匪传说,所以大伙儿一起走,勇闯海子山
- 这是74km的微坡平路,8km的上坡以及20km的下坡
- 由于节奏控制的很好,一路很顺利,到了海子山脚下的时候,我们遇到了难得一见的赛马会
- 在赛马会上,我们看到了匪夷所思的神迹。
2006年7月22日,阴,海子山
2006年7月20日,晴,卡子拉山
最近无意中和人再次聊到骑行拉萨的过去,然后被追问:你从中学到了什么?当时我答了两点:
1、有一些问题,哪怕来一次2000公里的苦行之后,回来依然需要面对,是绕不开的
2、2000公里的旅程,被分割成每天多少公里的阶段目标,然后一天一天去达成之后,完成其实只是时间问题
受这次对话的发酵,最近有了两点新的认识,关于梦想的认识:
一、拉萨是具体的,梦想是臆想的。
拉萨始终在那里,是一个可以用经纬度描述的客观事实,对于每个想要到达的人来说,可以选择到达方式,但无须担忧它是否存在。
梦想则不然,梦想是一种虚无缥缈甚至时常变化的东西,理性的我们总是或多或少地担忧它的存在,当怀疑自己为何上路的想法占先之后,步伐可能就会变乱。
所以,无论是磕长头、走单车、玩越野、坐飞机去到拉萨的人,毫无疑问是勇敢的,然而那些不忘初心坚持梦想的人无疑更是英雄,因为他们首先要让自己和团队相信梦想的存在,然后还要在没有攻略的情况下找到通往那里的窄门,这中间还要面对和包含各种进退失据的疑惑、何去何从的彷徨。
二、拉萨是唯一的,梦想是多元的。
因为其具体性,拉萨是唯一的终点,踏上那里的土地是唯一确信你达到过的证明
梦想却不同,你上路之后最终得到的回报可能不一样,而最后可能殊途同归的回到那一片同样的愿景
还记得少年时候读到《最游记》的这段话:
秋天到了,候鸟南飞,如果他们到了才知道那里没有可供栖息的枝头,他们是否会后悔自己生有这一对翅膀?
现在回过来想,就算没有了可栖息的枝头,温暖的南方也会有蔚蓝的湖泊,会有青青的水草,所以,哪里有必要后悔呢?
有一天所有的点,都会连成线。
有些奇迹,我们相信,才会存在。
2006年7月20日,晴,119道班
2006年7月19日,晴,119道班
今天小米开始在朋友圈做病毒口碑的小米路由器营销活动,和之前百度魔图、心理测试等等一样,都是新瓶装旧酒,虽然依靠腾讯的关系nb地调用了微信的昵称可以造成传播效果的战术上的提升,但是在营销战略方式上没有什么突破。
这触动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信息传递的问题。
一、信息传递的本质
我认为信息传递的目的,应该是双向的:让供给找到需求,让需求也找到供给。成功的信息传递,一定是供求对上眼才行。
二、传递信息的分类
传递的信息大概分为两种:
A类信息,主要通过大众传媒传播,信息所有者抛给接触媒体的受众群体;
B类信息,由于其稀缺性或者特殊性,主要通过社交关系在传递,而且有个特征就是先找强联系人,再找弱联系人
三、信息传递的方式
A类信息传递依靠的大众传播日益成熟,看看各家广告公司,公关公司的滋润可知一斑
B类信息传递的社交关系方式却然是处于刀耕火种:我们总是拿着单方面的供求信息,一个一个去问朋友,你要xx吗?你有xx吗?区别仅仅在于以前我们是飞鸽传书,现在我们是用qq和微信而已。
就没有更革命性的办法,对接朋友们的潜在需求和潜在供给吗?
答案是有的:通过联系人作为桥梁,让联系人的朋友圈供求关系互相可见。详情:http://www.ruolianxi.com/?p=145
P.S.感谢赵元元兄,他提议命名这个体系叫做”找关系”,真神来之名也!以后App生出来,就叫这个!
2006年7月19日,晴,119道班
2006年7月19日,晴,剪子弯山
回顾社交关系的整个过程,我们可以看到社交关系从建立到维护,包含了五个流程:
第一步、收集:对于每一个新的联系人的信息,先进行初步的收集
第二步、整理:对于收集的联系人,抽出时间进行集中的整理,分门别类纳入自己的通讯录
第三步、排期:对于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建立联系排期
第四步、互动:根据联系排期进行互动,然后根据互动结果再次回到第二步——整理
第五步、回顾:对于自己的社交关系群组进行整理,了解自己的情况
社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所以其中从第二步到第四步是循环往复的。
针对社交自然流程,我设计了GCD系统来全程管理社交关系,具体请参见我的系列文章:“高效管理社交关系” ,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使用Mac通讯录部署GCD系统,从而帮助我们高效进行社交管理:
一、收集模块:
1、建立智能群组,规则为“未标签到任何群组”,命名为“Inbox”,所有新收集的联系人信息都会自动进入此群组
二、整理模块
1、按照RIP法则(关系Relationship、行业Industry、职位Profession)设定标签,例如“P医生”、“I游戏”、“R同学”
2、按照BDST法则(背景Background、需求Demmand、供应Suppley、沟通日志Timelog)在备注栏建立类目
3、按照信息模块建立“新增联系人模板”
三、排期模块
1、针对已有联系人,找通讯录新建智能群组,规则“名片在最近3月未曾更改”,命名为“需要联系”
2、针对新联系人,可以使用第三方提醒工具辅助排期,比如通过omnifocus建立基于艾宾浩斯的提醒规则
1、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规则周期
四、互动模块
1、查阅通讯录中“需要联系”的联系人,进行互动
2、互动完成后更新BDS信息和RIP标签
五、回顾模块:
1、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,查看自己的联系人标签RIP的联系人情况
2、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的联系人的数量和互动情况等等
1、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回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