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践GCD社交关系管理系统,一共分为五个步骤:收集、整理、排期、互动和回顾。
第一步、收集:
A、基本原则:
- 随时原则:随时得到,随时收集,一方面是对人的礼貌,另外一方面防止遗忘或者名片丢失。
- 机械原则:只做收集,不做处理,不去思考这人有用没用。
- 粗选原则:筛除掉那些类似小广告一样的社交关系,比如企业建站,投资咨询等等,这些在你需要的时候都很容易找到社交关系,这种常常在参加xx大会的时候遇到。
B、操作流程:
将新认识的人或者联系方式放入inbox。
- 如果是手机号,直接记录然后放入inbox
- 如果是名片,拍照后放入inbox
- 其他如此类推
C、使用建议:
这是社交关系的第一步
第二步、整理:
A、基本原则:
- 专业原则:看看自己的通讯录中,是不是各种行业都有一些社交关系,特别比如医生、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,更是需要补缺,我们总是需要专业人士,我们总是不需要十全大补丸。
- 客户原则:如果是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联系信息,必须录入
B、操作流程:
查看inbox收集的联系人:
- 如果符合原则
- 标记社交关系标签
- 完善社交关系信息
- 如果不符合原则
- 直接删除
C、使用建议:
- 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整理新增联系人
- 可以通过名片扫描识别软件,可以迅速完成社交关系信息录入
-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等方式了解公司和社交关系的信息
- 先进行标签,再完善信息,如果无法标签,那就直接弃掉,不用做完善信息的无用功。
- 信息没有的先留空,后面根据互动情况再补充。
- 第一次使用的时候,如果从通讯录导入社交关系,可以将所有联系人都先归入inbox,再逐一处理。整体改造需要时间,可以分解到每天花半个小时完善10个社交关系,逐步完成
第三步、排期:
A、基本原则:暂无
B、操作流程:
在整理联系人的同时进行沟通排期:
- 对于新联系人,调用艾宾浩斯方法的新联系人排期或者自定义排期
- 对于已有联系人,调用已有联系人排期或者自定义排期
C、使用建议:
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一起完成。
第四步、互动:
A、基本原则:
- 优先原则:优先使用高等级的互动方式,见面大于语音大于文字
- 两人原则:同时互动的人不要超过两个人,互动所需花费的时间会远远超过你的想像,所以一次并发不宜超过两个,所以请保守的设定社交关系目标。
- 自我原则:掌控自我节奏,当别人主动和你互动的时候,要清晰了解自己的时间安排,不要跟随别人的节奏一聊就没边了
- 及时原则:互动之后尽量马上更新,避免遗漏细节或者遗忘
B、操作流程:
- 根据排期的列表,查看需要激活的社交关系
- 根据实际情况,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与联系人进行沟通
- 更新互动所得的新信息
C、使用建议:
- 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进行互动,app可以闹钟提示
- 完成更新的同时,系统才会记录你已经和人沟通完成,并进行下一步的排程
- 发起沟通没有反馈也要记录,以便系统记录以及下一次系统更新
第五步、回顾:
A、基本原则:暂无
B、操作流程:
- 全局回顾:总揽整个社交关系标签:职业、行业、关系、公司等等
- 重点回顾:针对当前重点联系人回顾与对方的具体社交过程
- 联系人处理:将互动没有反馈的联系人删除
C、使用建议:
建议每月回顾一次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